來源:來自網絡 2009-06-15 06:24:29
●正方:現在的胎教一詞延用自古代
“胎教一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。”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萬鈁教授向記者介紹。
最早的時候,在西漢初年,賈誼在《新書》中就提到“胎教”這兩個字。到了魏晉南北朝和唐朝的時候,當時的醫(yī)書中已經有了“胎教”這一門類,說明胎教已經成了祖國醫(yī)學的一個門類。南宋時,名醫(yī)陳自明的著作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中,也有“胎教”的闡述。
古代胎教提出了“慎始”、“外像內感”、“寧靜即胎教”等說法。現在看來,這些提法和現代優(yōu)生學的觀念也是基本一致的。和現代醫(yī)學觀念基本一致的還有“慎起居、慎勞作、慎飲食、慎房事、慎用藥”等方面。但古代的胎教也有其糟粕的一方面,比如孕婦佩戴美玉,胎兒出生就是上品等。
萬鈁教授介紹,現代的胎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。
狹義的胎教指的是音樂胎教、語言胎教、撫摸胎教等具體的胎教方法。而廣義的胎教指的是孕期保健,即怎樣調適母體的內外環(huán)境,免除不良刺激。在孕早期主要是趨利避害,孕中期是合理飲食、保證營養(yǎng),孕晚期則是注重自我監(jiān)護。
中國優(yōu)生優(yōu)育協會胎教專業(yè)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澤倫教授認為,現在所謂的胎教實際上是對胎兒生長發(fā)育的一個良好的維護與促進,用教育的概念來定義“胎教”,是沒有任何生物學基礎的。胎教本身不屬于教育的范疇。之所以還用“胎教”這一個詞,是因為從古至今,廣大老百姓都是這樣稱呼的,因此,就一直延用下來了。
◆反方:“胎教”一詞造成老百姓的誤解
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牛鳳岐教授是在國內醫(yī)學超聲界身兼十幾項職務的著名專家,聲波醫(yī)用的安全有效性一直是他深為關注的問題。他認為,“胎教”這個詞一開始就“叫錯了”。“胎教”作為一個術語本身是不科學的,因為胎兒不可教。
“教育”一詞在《現代漢語詞典》中有其專屬的定義,一是指培養(yǎng)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,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、少年、青年進行培養(yǎng)的過程;二是指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(規(guī)則、指示或要求等)做。
牛鳳岐教授說,作為常識人們都知道,新生的嬰兒是沒有意識的,跟他(她)說什么都是“白費口舌”。對胎兒更不必說,因為他(她)們不僅沒有意識,而且連真正的“聽”都不具備,如何“教”法?對“教育”一詞,人們有既定的、約定俗成的認識,稱“胎教”只會被理解為對胎兒的教育,而這種誤解是由提出者和倡導者的誤導造成的。
中華預防醫(yī)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主任委員朱宗涵大夫對“胎教”的概念也提出了的疑問,教育的內容應和嬰幼兒發(fā)育的成熟程度相適應,但“胎兒發(fā)育的成熟度決定了它接受不了音樂、語言等教育”。
丁宗一教授則對胎教提出了方法學的考證。丁教授是中國醫(yī)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(yè)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亞洲兒科營養(yǎng)聯盟主席。
教育屬于教育學嗎?丁教授說,如果作為教育的一種,胎教應該具有教育學特征,如相關的教材、教法,還要進行相關的考評。但把“胎教”施予孕婦的時候符合教育學規(guī)律嗎?明顯不是。胎教結束后,有進行相關的考評嗎?目前的情況來看,這也沒有。如果胎教不屬于教育的范疇,作為醫(yī)學的一類,胎教既沒有相應的醫(yī)學科學分類學特征,也沒有得到相關管理部門的認可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題
盡在奧數網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