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 2009-06-10 16:13:08
此話題一經(jīng)提出,即在社會上和科學界引起了爭議。為明確出發(fā)點,GIVF設定了特定的標準來決定平衡家庭的候選人。目前,90%的“微選”用戶都合乎標準。其合作對象:已婚夫婦,有一或幾個同性別孩子,非常希望下一胎是另一種性別,暫不考慮大于39歲的女性。至于更深入的道德問題,留待夫婦們自行解決。
30歲的麗姿,紐約長島人,三個男孩的母親,她一直渴望家里有個女孩子,“我和母親關系非常好,很想有個女兒,像我和我母親一樣親。”她在GIVF接受過3次試驗后,終于懷上夢想的女孩。其間,她和丈夫難免經(jīng)受了一番道德的拷問,但她認為既然上帝使這種技術成為可能,就一定希望人們去用它。
紐約州的BonnieSteinbock,哲學教授,專門研究性別選擇的道德問題。她認為,現(xiàn)代家庭呈小型化趨勢,要是你只打算要兩個孩子,自然希望一男一女,這合情合理。但她仍然奉勸夫婦們檢查一下自己的真實動機:你真的特別想要個男孩或女孩?想得發(fā)狂,以至于不惜犧牲自然孕育的最親密接觸,而寧愿花上數(shù)千美元,跑到冷冰冰的地方去制造一個嗎?
事實上,性別主義正是“美國生殖藥物社團”擔心的問題之一,它反對第一胎就使用“微選”技術,擔心可能因此導致性別歧視。他們希望先看到兩個獨立的研究機構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數(shù)據(jù),然后再做權衡。目前,ASRM所持的態(tài)度是:只要夫婦們了解自己承擔的風險,愿意聽別人對這種不現(xiàn)實的性別期待在作何建議,而且不管最后結果如何,都表示愿意接受,那么,這項試驗就可以繼續(xù)下去。
另一種擔心是全球化。這種技術一旦傳入那些性別歧視嚴重的國家,豈不是會以清一色的男人社會告終?科學家們指出,人類的繁衍生存離不開女性,即使這些國家將“微選”技術變成一種常規(guī)操作,用它來保持家庭的平衡,那也比墮胎或弄死嬰兒,除掉自己不想要的性別更好。
考慮一個問題——性別選擇適合你嗎?
從生育心理的角度看,考慮該不該做胎兒性別選擇的過程,是我們嚴肅地探討自身價值和家庭夢想的好機會。如果
你從未想過,建議從下列問題開始:
為什么特定性別的孩子對你如此重要?僅僅為了使家庭更平衡?還是有其他深層原因?由于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傳統(tǒng)觀念,你可能正承受來自家庭和社會文化的巨大壓力。也可能從你的童年到你的后代,因為自己的性別遇到很多麻煩和痛苦。
事與愿違怎么辦?再先進的技術也不是100%有保證的。萬一生出來的寶寶不是理想的性別,你打算放棄努力,或打算以后再收養(yǎng)一個嗎?你會不分性別地無條件地愛所有的孩子嗎?
你有經(jīng)濟能力負擔嗎?每做一次試驗,光手續(xù)費就要3500美元。而且還得去美國,目前國內并無此項服務。如果夫婦雙方對上述問題意見很難統(tǒng)一,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選擇性別的動機不“健康”,建議先咨詢專家,解決相關問題。
下一步怎么辦?
無論爭議以何種形式進行,“微選”都有可能通過FDA的檢測,這就意味著這一技術有可能在全美治療中心獲得許可。如果我們可以事先掃描胚胎,選擇嬰兒性別,接下來又會怎樣?設計嬰兒嗎?
精子分類是接受“優(yōu)生法”道路上邁出的一步,即通過基因來優(yōu)化人類的科學?寺〖夹g和“人類整組遺傳基因項目”就是為了使人類基因圖譜更加清楚,以便于利用基因來治療各種疾病。隨著這些技術的突飛猛進,連科學家自己都困惑了:有朝一日,“制造寶寶”真的會像訂比薩外賣一樣容易嗎?莫非“請給我來一個藍眼睛、有網(wǎng)球天賦的男孩”一句話就能定乾坤?對此,來自公眾方面的懷疑相對較少,專家們聽到想嘗試這一技術的呼聲比反對的聲音要高。
也有些夫婦很慎重地咨詢各方面的信息,雖然求子/女心切,但經(jīng)過反復權衡后,最終還是決定不借助這項技術來“平衡”家庭性別。他們尊重別人使用這一技術的權利,自己呢,還是愿意聽天由命,看看運氣如何。雖然科技給大眾提供了一種選擇,但大多數(shù)人仍然愿意順其自然。其實,無論男孩女孩,寶寶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。
醫(yī)生的觀點如何?
作為一名醫(yī)生,我熱切關注每一項可能造福于人類健康的醫(yī)學進步,但對“性別選擇技術”(即通過人工干預手段決定未來胎兒性別,又稱“精子篩選技術”)在臨床上的廣泛推廣,現(xiàn)階段我本人持謹慎態(tài)度。這里姑且不論該項有償服務在生殖倫理方面可能引起的巨大爭議,單就技術層面而言,尚有許多重要課題有待于進一步解決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