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幼教網(wǎng) 2009-04-23 18:07:04
方法二:不要讓小女孩過早地進入成人世界
一位6歲女孩的母親曾這樣說起她的女兒:
我和丈夫離婚后,女兒已經(jīng)和她的父親生活了兩年。但最近我發(fā)現(xiàn),我6歲的女兒現(xiàn)在變得像個小妻子,她向我訴說爸爸的工作、爸爸的生活、爸爸對金錢的憂慮以及幾乎一切她爸爸過去總是跟我講的事情。
我的女兒剛剛6歲,我覺得這會對她的成長不利。于是,我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候,我會努力地使她感覺到輕松。如我會和她玩“過家家”、玩捉迷藏、對她扮滑稽的鬼臉等,但我卻發(fā)現(xiàn)女兒已經(jīng)不喜歡這些了。她喜歡同我像大人一樣聊天,詢問我現(xiàn)在的狀況等。我覺得這對她太不公平了。
的確,這對于只有6歲的小女孩來說是很殘忍的事情。如此小的年齡就被拉到成人的世界里、就感受到了成人才能感受到的壓力,這對她的成長是很不利的,她甚至還會由于心理不堪重負而造成心理歪曲。
當然,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事例,這個小女孩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里。但即使在一個正常的家庭里,父母也要遵循女孩正常的成長規(guī)律,不要過早地把她拉入到成人的世界里。
那么,怎樣才能避免使女孩受到成人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慮的影響呢?
首先,我們不能把小女孩看作一個小大人一樣來對她開玩笑,如:“你長大后打算找一個什么樣的男朋友呀?”或者,稱她為小淑女,并希望她的行為像大人一樣,這些通常都會使這一年齡段的女孩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。
其次,當女孩做出一些符合她們年齡段的事情時,父母應該及時表揚她,這樣她才不會對成人世界感興趣,或者被成人世界所吸引。
方法三:尊重這一年齡段女孩的情緒
嬰兒時代,女孩常常用哭來表達她們感情上或身體上的痛苦。如尿布濕了,感覺到餓了、冷了,或者是孤獨了,女孩都會哭。這時,由于女孩還不會表達,父母總會去耐心地尋找原因,直到嬰兒不哭不鬧為止。
當女孩會說話之后,她們哭鬧的原因也復雜起來,有時是因為她需要父母的關注、有時是她感覺父母不再愛她了、有時還可能是因為她與小伙伴之間發(fā)生了誤會等。但此時的父母開始不相信女孩,他們開始否認女孩的情緒。如他們經(jīng)常這樣對女兒說:
“你一定不是這樣感覺的!”
“你一定是裝的!”
“沒事的,打針一點都不痛!”
……
于是,在情緒被父母否定之后,女孩開始變得不再喜歡與父母合作,她們有時甚至會像小男孩那樣跟父母對著干。這時,女孩的父母開始疑惑了:“我的女兒為什么越來越不聽話呢?”
其實,并不是我們的女孩越來越不聽話,而是她們長大了,她們有了自我意識。當她們的感覺、情緒被父母否定后,她們就會不高興,于是便有了不與父母合作的行為。所以,要想讓我們的女孩一直做“乖乖女”,父母就要學會尊重她們的自我意識、尊重她們的情緒。
對此,一位明智的父親很有經(jīng)驗:
一個4歲的小女孩對爸爸說:“爸爸,我不想去看醫(yī)生,醫(yī)生會傷害我的。”
“我知道,去看醫(yī)生,醫(yī)生就有可能給你打針。你很怕打針是嗎?”
“嗯,我不想打針,打針很痛。”小女孩很認真地說。
“爸爸知道打針很疼,爸爸小時候也這樣認為,不過你不用怕,爸爸會在你身邊一直陪著你的。”
終于,在爸爸的耐心引導下,小女孩同意去看醫(yī)生。
與男孩相比,女孩要敏感得多,當她的感覺和情緒被父母否定之后,她的反應要比男孩強烈得多。因此,有時,認同她的感覺和情緒,往往是促使女孩更樂意與父母合作的主要因素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