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杭州日報 2009-03-20 14:06:04
犯了錯誤,三年級學生不太會尋找理由自我掩蓋,在遇到理屈的時候會沉默不語;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(jīng)學會了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辯護。與小時候直來直去的表達方式相比,四年級學生知道選擇語言,表達不同的意思,有時隱瞞真實的情況。進入五年級后,學生們變得伶牙俐齒、能說會道,學會了“耍心眼兒”。
六年級學生懂得一些游戲規(guī)則和行為準則了,有時故意反其道而行之,或者制造假象,迷惑家長或老師。
家長只有了解并掌握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發(fā)展特點及心理需求,才能正確教育、有效引導孩子健康成長。
面對孩子已發(fā)生的問題,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?
再讓我們說說“一個人見人愛,學習很好,老師同學喜歡,父母一直為之感到驕傲”的孩子,進入四年級后,突然發(fā)生了這樣的行為(偷偷拿家長的錢,并說謊)。孩子的父母很接受不了“一直很優(yōu)秀的”兒子犯的這兩個錯誤,同時產(chǎn)生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困惑。面對孩子已發(fā)生的問題,作為父母該如何應對?
首先,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,用冷靜、溫和的態(tài)度去和孩子交談。
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,不可能不犯一些錯誤,作為家長,絕不能苛求孩子不犯錯誤。和犯錯誤的孩子交談,一定要帶著這個教育理念。具備這樣的家教理念,你就不會情緒很激動,或緊張或憤怒,以致做出沖動的行為:暴打孩子、怒斥孩子,從而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。
其次,為孩子構建心理安全空間。
父母一定要為孩子的成長創(chuàng)設一個心理安全空間。父母的愛要讓孩子感到安全。如果父母的言行能讓孩子感到:在爸爸媽媽這里,我是安全的,我不會受到傷害,我什么話都可以說,不論我說對還是說錯,在他們這里,我都能得到心理支持或不受到傷害。孩子就不需要用“說謊”來保護自己了。
第三,關注孩子的需要。孩子的心理需求,要及時給予滿足。物質(zhì)需求,要視情況而定,不能滿足時,一定要花時間,耐心地與孩子溝通。簡單或粗暴的拒絕方式,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不太有效果。他們會嘗試采用其他方法,如偷偷拿家里的錢,去買他們想要的東西。因為他們在長大,他們的辦法也比以前更多了。
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快速地成長,家長若想跟上他們的成長速度,必須要花時間去學點教育心理學,如此,才有能力引導孩子健康成長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