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上海家庭報 作者:林穎 2008-10-27 10:16:55
孩子上學后不少家長開始叫累:課后“陪讀”,每天輔導作業(yè)要花一兩個小時。靜教院附校為此發(fā)布《告家長書》,要求家長不要輔導孩子功課。“禁令”一出,家長們反響熱烈,對此你如何看待?
把獨立還給孩子
林穎(肇嘉浜路)
我不主張家長陪著孩子做功課。明明做功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你陪著,單從形式上,已經(jīng)變成你和孩子的事情,時間久了,孩子怎么可能不產(chǎn)生依賴心理。
家長應該還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。大多數(shù)家長很難有耐性看著孩子久久地停筆思考。至少我是這樣,瞅見女兒沉思,就忍不住湊上去越俎代庖。女兒的數(shù)學老師曾說過,從看題到做題再到檢查最后改正,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,這個過程你要給孩子,讓他自己去完成。之前,女兒做功課的時候,沒等女兒吩咐,我就自覺自愿地成了新華字典。
其實做功課不僅是鞏固學習知識的過程,更是孩子養(yǎng)成學習習慣的過程。一直以來,我都在替女兒安排,做功課、練琴、讀英語……我說一樣,女兒做一樣。直到有一天,女兒笑嘻嘻地說,媽,您看我像不像您的小木偶?我驚呆了。不要讓孩子變成你的木偶,教會孩子自我安排學習內(nèi)容和時間。如果你問我,要不要輔導孩子做功課。那么,我告訴你,教會孩子自我安排是你唯一要做的,也是必須要做的。
家長應會正確“輔導”
丁亞平(鳳陽路)
家長幫學生輔導功課,常常會產(chǎn)生誤導,那么多課程,一個家長能全懂嗎?不要說是文化層次不高的家長,就算大學教師,甚至家長本人就是中學教師,他能全懂嗎?他無法對學生的所有功課進行輔導。
再說,一個學生先聽教師對某門課的教學,課后再聽家長的輔導,雙方在理解上肯定會不盡一致。教師是專職的、專業(yè)的,對教材、教法都進行了研究,然后再實行教學。那么對課程半懂不懂的家長能輔導學生嗎?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取得是多方面的,其中不乏家長的關心,但絕不是家長對某一門功課的輔導。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讓學生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上,這樣才能盡我們家長的一份力。
譬如怎樣審題,怎樣思考判斷。經(jīng)常介紹一些各科學習方法,介紹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,或為孩子購買、借閱一些學習方法的書籍。
家長盯盯總比放羊好
田恬(花溪路)
我覺得要不要輔導孩子功課,是因人而異的。我兒子屬于比較頑皮的那種,喜歡耍小聰明,喜歡偷懶,還有些內(nèi)向,上課即使不懂,也不曉得問老師。要是不看著,他的作業(yè)就會拖拖拉拉,邊寫邊玩,寫幾個小時,有家長在旁邊盯著就好多了。有一陣家里裝修,沒顧上管他,結(jié)果成績掉到班級里后幾名,我被老師找到學校里,讓家長多費點心。打那以后我再也沒敢松懈過,每天都為他檢查作業(yè),解答疑問。孩子現(xiàn)在成績穩(wěn)定多了。像這樣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孩子,家長就得輔導。再說目前孩子學習競爭壓力大,其他學校家長都輔導,我不輔導的話,萬一孩子學習退步,誰來負責?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