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解放日報 作者: 2008-05-27 09:59:05
●主持人:本報見習記者柳森
●嘉賓:屈智勇(汶川地震應對政策專家組成員、發(fā)展心理學博士)
唐鈞(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、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)
柳森:當前,民間收養(yǎng)地震孤兒的熱情高漲,人們紛紛致電各地民政部門詢問收養(yǎng)事宜;報名收養(yǎng)“地震孤兒”的帖子也遍布各大網站、論壇……聚焦的一個話題是:僅憑愛心和熱情是養(yǎng)不好孤兒的,也許在收養(yǎng)之前,我們需要更多地俯下身來關注孩子們內心的感受和需要。屈博士現在正作為志愿者在災區(qū)第一線參與兒童援助,孩子們現在的情況如何?
屈智勇:就我們現在接觸到的具體情況,孩子們大多相當堅強、陽光,具有很強的生命力。這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。也許他們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比如通過畫畫、讀書、和伙伴交流等排遣內心的不平靜;也許他們還沒有從突發(fā)的變故中反應過來。而這背后更深層的原因,是我們無法主觀臆斷的,需要我們持續(xù)、積極地跟進溝通,給予他們更持久的關愛和幫助。
眼下,孩子們往往面臨原有的社會關系網絡、生活環(huán)境和習慣被打亂、需要重新調整的問題。大多數孩子會要求盡快回到他們所信任的親人、老師、伙伴們身邊,找回原有的生活軌跡,在互相扶持中重拾信心。相對來說,震后致殘兒童的心理問題最為棘手,因為他們不僅要面對外界環(huán)境的變化,而且要同時面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改變,這對于兒童脆弱的心理是很難承受的。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渡過這個難關。
柳森:現在有很多愛心人士提出了希望收養(yǎng)“地震孤兒”的意愿,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(fā),二位認為哪些提醒是需要注意的?
屈智勇:收養(yǎng)地震孤兒這個事情急不得。且先不談孤兒收養(yǎng)一定要等民政部門完成身份確認后才能依法進行,根據我們整個兒童援助團隊的研究,孩子在遭遇巨大變故、重建“社區(qū)網絡”的過程中,往往可能會產生不適應、不接受的反應,或者容易在心理上與外界產生隔閡,這需要積極、適度的心理干預,或者借由時間的力量來緩釋。因此,如果要考慮收養(yǎng),首先應當確保孩子本身已經做好接受新家庭的準備。如果處理不當,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“二次傷害”。
尤其是對于將帶到異地生活、已經具備了一定認知能力的孤兒,應盡可能給予其獨立空間,允許他/她回憶過去,談論過往的生活、親人、朋友。如果孩子有需要,應當允許其與親屬、朋友保持聯(lián)絡。這種與過往保持連結的內心需要,往往會給孩子們一種踏實的安全感。
唐鈞:愛心和感動之后,需要更多的責任擔當。建議所有有意愿的收養(yǎng)人、收養(yǎng)家庭都先冷靜地問問自己,是不是已經做好足夠的準備:是否準備好迎接他/她的一切優(yōu)點或缺點,迎接可能存在的文化隔閡、溝通困難?如果是收養(yǎng)年齡相對較大的孩子,是否能夠包容孩子陌生的口音、原有的一些生活習慣?如果是因地震而肢體殘缺或者精神上受到創(chuàng)傷的孩子,愿不愿意陪伴他/她共度患難,給他/她無窮的信心和勇氣,一起去面對未來種種可能存在的病痛的折磨、生活上的不便,甚至是世俗的眼光?
柳森:那么,我們現在是否建立起了這樣一套機制,能夠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們找到最合適的收養(yǎng)家庭?
唐鈞:這些年,很多福利機構已經開始嘗試設立收養(yǎng)申請綜合評估機制和收養(yǎng)后定期跟蹤回訪機制,即在法定資質要件的認定之外,收養(yǎng)人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(yǎng)、經濟能力、健康狀況、文化程度、婚姻家庭關系、住宅條件,收養(yǎng)雙方之間能否建立起一個和睦、融洽的關系,都是最基本的考察內容。
具體到此次“地震孤兒”的收養(yǎng),考慮到一些孩子在肢體上、心理上受到的創(chuàng)傷,我認為,一方面,民政部門要普遍地實行這樣一種綜合評估、跟蹤回訪機制,并盡可能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,確保被送養(yǎng)的孩子各方面的權益都能夠獲得更好的保障;另一方面,應對收養(yǎng)家庭提出更嚴格的資質要求,比如針對一些在生活上和身體上需要特別護理的孤殘兒童,應傾向于讓有一定的專業(yè)醫(yī)療技術、護理技能、心理援助資質的家庭來收養(yǎng),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照料。
為了幫助收養(yǎng)家庭消除后顧之憂,政府可以考慮制定一些鼓勵措施,針對收養(yǎng)家庭下一步在孤兒的戶口遷移、入學、社會保障銜接到位等等方面可能遇到的現實障礙或者具體困難,提前做好預案、盡早拿出對策。此外,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,以公開招投標、購買服務的方式設立專門面向地震孤兒、孤殘兒童的社會服務機構,發(fā)動具備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的非政府組織提供持續(xù)的學業(yè)、心理輔導,為收養(yǎng)家庭提供科學育兒方面的培訓、幫助受災家庭解決養(yǎng)育孩子過程中的難題。
企業(yè)、民間公益組織則可以考慮在建立孤兒救助安置基金之外,選擇成立“兒童后援會”等更為具體的幫扶方式,有計劃地與需要幫助的家庭、兒童定向結對。除了在物質上進行資助,同時也要在精神上給予關愛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題
盡在奧數網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