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來自網(wǎng)絡 作者: 2008-05-23 10:12:19
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,許多學校、幼兒園坍塌,使許多兒童深埋其中,盡管救援人員盡了最大努力,仍有很多孩子永遠地離開了親人,而活下來的孩子們也真實的經(jīng)受了這場災難,許多孩子在廢墟下經(jīng)過了與死神抗爭的日日夜夜,許多孩子親眼目睹了同伴的離去,許多孩子從此成了殘疾人、孤兒,這些無疑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。
相比較而言,災難事件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創(chuàng)傷更為嚴重,不進行有效心理干預,他們今后出現(xiàn)強恐懼癥、焦慮癥等各種心理問題的概率會很高。只有了解孩子的災后心理,才能及時進行心理干預,撫平心靈的創(chuàng)傷,讓他們明天能正常、勇敢、快樂地生活下去。
面對災難,孩子們的心理大多會經(jīng)過三個階段:
第一個階段,震驚、困惑、否認階段。
孩子們在經(jīng)過災難后,安全感會極度喪失,對人會非常依賴、依戀,因此,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。在語言方面,要多對孩子說肯定的、安慰的、保證的言辭,如“我們現(xiàn)在是安全的”“你現(xiàn)在是安全的”等。另外,家長、周圍陪伴者要控制自己的驚恐反應,周圍人、家長的鎮(zhèn)定比什么都重要,可以對孩子說“活著是最重要的”“活著就是幸運的”等。
第二個階段,孩子會出現(xiàn)一些情緒反應。
這個時期,通常危險已經(jīng)度過了,孩子才會真正感到害怕、焦慮、恐懼。此時孩子最怕的就是離開,陪護者的暫時離開都會使孩子感到安全感喪失,有的會出現(xiàn)自閉,不與周圍人交流等;有的孩子會恐懼晃動、恐懼黑暗,這是因為這些信號在孩子心里與地震相聯(lián)系;有的孩子會出現(xiàn)睡眠問題,睡眠易失常,做噩夢或不肯睡覺;還有的孩子會出現(xiàn)突然的憤怒情緒,埋怨親人;有部分孩子還會出現(xiàn)行為退行,出現(xiàn)嬰兒時期的一些表現(xiàn),如愛哭鬧、吸吮手指、爬行、要求摟抱等;也有一些孩子可能會出現(xiàn)自責、負罪心理。此外,喪親的孩子在得知親人逝去后,痛苦、空虛、無助、氣憤情緒會伴隨而來,哭泣常是此期的特征,而且會把對親人的思念投射到類似人身上。
這段時期,要給孩子提供一些事件的真實情況,如,何時能恢復上學,何時災難能真正過去,許多孩子會問也會擔心災難會不會再次發(fā)生?要告訴他們,災難還有再發(fā)生的可能,但我們已經(jīng)做好了充分的準備,這比告訴孩子“一切都過去了”,但接下來孩子可能又感到了余震要好。此時,無論是家長,還是陪護人員、志愿者,要多摟抱、依偎、嬌慣孩子,大人比平時要表現(xiàn)出更多的勇氣和自信。家庭成員要多呆在一起,此時,孩子對父母的愛會更強烈,比房子坍塌時還要強烈,但家長也要避免走兩個極端:一是過分溺愛,二是過分恐懼。對于災后孩子心理恢復來說,有一點非常重要,那就是要鼓勵孩子把憤怒、恐懼、委屈都說出來,讓不良情緒及時得到宣泄,可以哭、可以叫、可以唱,可以與有同樣經(jīng)歷的朋友說,和親人訴說,可以打心理熱線,讓他們覺得自己并不孤獨無助,這種“再體驗”的過程,其實是對創(chuàng)傷事件的脫敏訓練,在這一遍遍的傾訴中孩子們對事件的敏感情緒會慢慢降低,恢復平靜。
家長、陪護人員、志愿者應該做一個愿意傾聽孩子說話的人,可以對孩子先談談自己對這次災難的感受,小一點的孩子還可以用玩偶、繪畫療法,讓孩子感到有伙伴,讓孩子在與玩偶的對話中,在畫畫中,把自己的情緒宣泄出來。
第三個階段就是恢復正常階段,也就是重建家園階段。
這個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來,讓孩子在參與中對未來生活建立憧憬、信心。
值得注意的一點是,兒童、青少年心理還不夠成熟,敏感、脆弱,因此,災難發(fā)生后短時間內(nèi),不適宜過早、過多地曝光他們的生活和所遇到的災難,如參加媒體的一些現(xiàn)場錄制活動、過早地讓孩子參與到被收養(yǎng)活動中等,雖然媒體、慈善機構(gòu)是出于賑災善舉,但孩子過早、過多曝光,會給他們剛剛經(jīng)歷災難尚未平復的心理帶來振蕩、刺激,易使孩子的情緒重新陷入混亂和難以控制中。因此,此時我們最應該給孩子提供的是一個安靜、有人陪護的環(huán)境。如果孩子強烈的心理應激表現(xiàn)持續(xù)1~2周后還沒有恢復,這樣的孩子就需要及時找心理醫(yī)生進行心理治療,以免留下終生的心理創(chuàng)傷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