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《幼兒教育》 作者:王未 2007-12-27 09:37:55
在童年的印象中,過年的準備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。那天母親要準備兩塊令人嘴饞的麥芽糖,說是灶王爺的禮物;然后就是忙忙碌碌地采購年華,里里外外地大掃除,準備每個人的新衣,熱氣騰騰地做年糕。終于盼到了除夕夜,吃過喝過,放過鞭炮,給過壓歲錢,就開始貼春聯。這一個晚上,沒有任何的規(guī)矩,只有放縱的快樂!在過年的這段時間里,再嚴厲的父母都會變得和顏悅色。這讓童年時期的我對過年充滿了好奇:為什么過年的時候會有這么多的不一樣?
是呀,那些對成人來說是"習慣"的東西,對孩子可是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喲。
我們不妨按照傳統(tǒng)的過年流程,和孩子一起來聽聽故事(或許全國各地流傳的故事內容都不一樣),把過年變成一個特別長特別好玩的"游戲"吧。
臘月廿三祭灶王
從前,每逢臘月廿三這一天,家家戶戶要祭灶,這一天可以視作是過年的開始。北京俗曲《門神灶》中唱道:"年年有個家家忙,二十三日祭灶王,當中擺上一張桌,兩邊配上兩碟糖。黑土干草一碗水,爐內焚上一股香。當家的過來忙贊祝,贊祝那灶王爺降了吉祥。"桌上的供品,兩碟糖指的是糖瓜和關東糖,是供灶王夫婦的;黑土干草一碗水,是給灶王所騎的馬準備的。
相傳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灶王,每逢臘月廿三,灶王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家家戶戶的善惡行為。一種說法是人們?yōu)榱俗屧钔踉谙蛴窕蚀蟮蹍R報的時候多說好話,所以要給他吃糖。另一種傳說是,灶王吃了百姓供奉的麥芽糖之后,嘴巴被粘住了,說話的時候只能說"甜,甜",這樣玉皇大帝就會認為人間是甜蜜而祥和的,就不會降罪下來了。
提示:
父母給孩子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,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角色游戲。比如,讓孩子扮演灶王,父母扮演玉皇大帝,問問"灶王",這一年來家里發(fā)生了哪些事情,這些事情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不對的;哪些事情讓孩子傷心,哪些事情讓孩子快樂。這樣的交流一定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。
大掃除
我國民間把臘月廿三起除夕止這段時間叫做"迎春日",也叫"掃塵日"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,北方稱"掃房"南方叫"撣塵"。在春節(jié)前掃塵,是我國人民的傳統(tǒng)習慣,表明除舊迎新,把一切舊的不好的東西全部掃到門外,迎來一個全新的世界。過年要穿新衣,年初一不能掃地等習俗也表明了同樣的愿望。
有關掃塵也有一個傳說:說是人間有一個惡神,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,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。久而久之,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,人間就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。一次,這個神到玉帝那兒匯報,說人們想謀反。玉皇大帝大怒,迅速派人去察看,并且命令下屬在有謀反言行的人家屋檐下用蜘蛛網作標記,到除夕夜的時候滿門斬殺。這個惡神見此計即將得逞,不管青紅皂白,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墻角做上記號,好讓家家戶戶遭禍。此事被灶君發(fā)現了,他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。于是,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,要求每戶人家在除夕前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。這樣,除夕夜,玉皇大帝看到人間家家戶戶都窗明幾凈,并沒有蜘蛛網,就不再降罪下來了。人類就此躲過一場大劫難。
提示:
我們可以告訴孩子,傳說只是傳說,但是有一個干凈的生活環(huán)境卻是人類從古到今的共同心愿。我們在忙碌著進行年終大掃除時,不要把孩子冷落了,家長可以分配給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。這樣做,不僅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,還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感。
春聯
每當除夕,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里貼春聯。在我國古代,人們喜歡在家門口貼上用桃樹做的木板來避邪。漸漸地,人們開始在木板上寫一些上下對仗的話來表達愿望,主機逐漸就演變成了春聯。
很多地方還有貼年畫、倒貼福字、剪紙等風俗習慣,表達的都是同樣的愿望:希望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。
提示:
家長不妨鼓勵孩子自己制作祝賀新年的手工、剪紙作品,用來裝點房間,營造家中的節(jié)日氣氛。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購買一些中國結等飾品,和孩子一起布置。對于大一些的孩子,家長可以給他們念念淺顯易懂而又瑯瑯上口的春聯,讓孩子感受一下中國文字的精妙。
守歲
除夕夜,還有守歲的習俗。這個習俗和"年"的來歷很有關系。傳說中,年是一頭怪獸,每到冬天,"年"就要出來危害百姓。后來人們發(fā)現"年"害怕紅色、聲響和火光,所以人們要在除夕夜整夜地守在火爐旁,往火爐里面扔竹子,讓竹子開裂時發(fā)出的爆裂聲嚇跑怪獸。于是,慢慢就演變成了除夕要"守歲",過年要穿大紅顏色的衣服,放煙花燃爆竹等習俗。
提示:
全國各地還有包餃子、吃湯圓、吃年糕、裹粽子等不同的習俗,不妨讓孩子一起參與制作,讓孩子們感受過年的快樂氣氛。
春節(jié)作為中國最盛大的節(jié)日,有著悠久的傳統(tǒng)和眾多的傳說。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,就一定會讓孩子享受到過年的快樂!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題
盡在奧數網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