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園新來的小朋友丹婭說話口齒不清,很難聽懂。安琪拉是班上年級最大的女孩,她一開始就不喜歡丹婭,還把丹婭的口齒不清作為武器打擊她。
丹婭走向安琪拉和她的朋友們。
丹婭說:我勾(可)以王(玩)娃娃。遥﹩幔
安琪拉大聲地對她的朋友們說:她說什么?我聽不懂。(對丹婭)走開!你不可以和我們一起玩娃娃家。
老師說:讓丹婭自己決定要在什么地方玩。在我們幼兒園,每個人都自己可以決定在什么地方玩。你可以選擇去玩別的游戲,就象丹婭可以選擇在這里玩一樣。
安琪婭很勉強地對老師笑了笑,讓丹婭加入游戲。但是,第二次她又不讓丹婭玩了。其他幾個小朋友也開始學安琪婭的樣子,很不友好地對待丹婭。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多么的小氣,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,他們只是模仿安琪拉的做法。丹婭和一些能接受她,不討厭她的說話方式的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。她似乎喜歡來幼兒園,也從不抱怨別人。
任何一個老師碰到這種情況,都會很會著急,但是老師能采取什么辦法呢?
給孩子們講道理,他們很快就會忘個一干二凈。批評安琪拉也許只會使她更厭惡丹婭。然大家注意這個問題,只會使問題變得更糟糕。和雙方家長進行家訪,好像還沒有必要。老師處理這種情況時必須非常謹慎。
排斥他人是一種非暴力的敵視行為。發(fā)展到極端,就變成欺壓。孩子們因為最瑣碎、最無理的原因就排斥其他小孩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成人就必須設(shè)定一個容忍的極限,同時花時間去觀察雙方的言行,盡量了解他們的行為后面的因素。也許,欺負人的孩子是想顯示威風,同時又不至于被看成一個“壞孩子”。受欺負的小孩也許希望被接受成為一個成員,認為受一點氣是最好的選擇。
容忍的極限是什么?
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,有四個設(shè)定容忍極限的最基本的原則。簡單地說,它們的目的是:
1、保證每個小孩和成人的安全;
2、禁止破壞設(shè)施和物品;
3、讓每個小孩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;
4、平等對待、尊重每一個人
無論孩子什么時候越過了這個容忍極限,你都必須決定何時進行干預、采取什么措施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老師采用了一個“極限措施:暗示。除了告訴孩子“每個人都可以決定去什么地方作游戲”,老師還使用了另外一個“極限設(shè)定”措施:給與選擇。她告訴孩子他們也可以作出選擇“去別的地方做游戲”。
小孩在感情還不懂處理排斥他人或被他人排斥的情況。其他類型的孩子之間的矛盾,幾乎都需要老師進行調(diào)解。但是許多孩子一起排斥一個小孩,不是因為他們想得到他的玩具,而是因為他們想打擊他。這樣做對那個被排斥的小孩是不公平、不尊重的。老師必須阻止這種行為,但是作為一個公正的角色,你必須表現(xiàn)出對所有孩子的平等對待和尊重。
排斥他人是一個很殘酷的社會現(xiàn)實。對此,最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鼓勵被排斥的小孩大膽、自信地提出抗議,教他說自信、有力的詞語,比如:
別說了,我不喜歡這樣。
我想在哪兒玩,就在哪兒玩。
我就要在這兒玩。
我不愿意走開。
我用不著聽你的話。
排斥人的小孩慢慢地會明白這些語言的意思并改正自己的錯誤。同時,老師還要幫助被排斥的孩子培養(yǎng)更好的交際技巧,這樣她就能夠建立友誼關(guān)系,并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和其他人一樣的正常人,也可以交朋友。有一天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小小的“受害者”快樂地成長,而且吸引了很多的玩伴。
萬一,排斥發(fā)展到欺壓,老師就有必要和欺負人的小孩的家長談話了。也許你可以找到這種欺壓行為背后的家庭問題,并幫助這個小孩和他的父母親克服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