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國幼兒教育網(wǎng) 2007-10-13 09:25:57
幼兒園的孩子如何做好入學前的準備,是整個基礎教育中貌視簡單實則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近幾年,青島市李滄區(qū)實驗幼兒園就幼小銜接中存在的一些誤區(qū)進行了分析,并通過實踐建構了家、園、校三位一體的符合教育改革的幼小銜接模式。
一.存在的誤區(qū)
(一)來自家庭
現(xiàn)在的家長,可以說是伴隨著應試教育成長起來的,面對自己的子女關注最多的是孩子的生理是否健康、智力發(fā)展水平是否高。由此他們會以孩子能認多少字、會算多少題、會說幾句英語來評價孩子發(fā)展。這也成為幼兒入學前的唯一準備。重智商、輕情商是他們最大的誤區(qū);還有一部分家長存有僥幸的心理,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到了小學自然就適應了;另有一些家長則很盲目,不知道該怎樣做。
(二)來自幼兒園
1。片面性在現(xiàn)階段的幼小銜接工作中,幼兒園也存在著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(yǎng)的誤區(qū)。如:為迎合家長,將小學一年級的部分內(nèi)容提前教給孩子,教孩子讀寫漢字、拼音及加減法。致使部分幼兒上學后出現(xiàn)了上課不專心、做事不認真的現(xiàn)象。由于不重視幼兒入學前的心理準備,孩子上學后給家長帶來了不小的壓力。曾有一份調(diào)查顯示:家長對孩子開始上學覺得壓力大的占53%,覺得壓力小的僅占3.8%。
2。表面性不少的幼兒園在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時,只作一些表面文章,如:大班的桌子擺成課桌的樣子,一味的延長上課的時間。稍好一點的也只是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,請小學生回園介紹小學生活,忽視了家長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作用。
(三)來自學校
幾年前我也是小學低年級老師,當時感到最都疼的是孩子學習習慣難以養(yǎng)成,一些孩子更事無賴地被老師稱作為差等生或落后生,而幼小銜接的話題從未出現(xiàn)在我的腦海里。幾年過去了,小學的現(xiàn)狀又是如何呢?當前一部分學校已經(jīng)意識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,能積極地接納幼兒園的參觀活動,但只是處于被動的地位。另有少部分小學對幼小銜接工作無動于衷,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,也很少考慮初入校孩子的身心發(fā)展特點,一味的強調(diào)上課的紀律,作業(yè)是否認真完成。有些學校還在招收新生時,進行所謂的摸底測試,并以此來編排班級。此舉也誤導了家長以此來評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,幼兒園也只好來搞突擊訓練。
對于上述存在的誤區(qū),我們感到只有通過家長、幼兒園教師、小學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解決。為此我園在今年的實踐中建構了家、園、校三位一體的幼小銜接模式。
二、“三位一體”的幼小銜接模式的構建
(一)家庭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中指出: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,應本著尊重、平等、合作的原則,爭取家長理解、支持和主動參與,并積極支持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。
我們在實踐中發(fā)現(xiàn),要使家長真正成為我們的教育伙伴,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轉變家長的觀念。為此,我們請來了一位懂教育的老家長——木橋爸爸。木橋爸爸結合自己孩子入學前、入學后的實際情況為大班家長做了題為“冒充專家談幼小銜接”的講座。木橋爸爸發(fā)自肺腑的講解,讓許多家長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。王雨晴的爸爸說: “聽了木橋爸爸的一席話,讓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孩子上還需一番努力。以前總覺得那是上小學以后的事,現(xiàn)在看來孩子身上的不足也是家長自身的不足!眲⑿裾軏寢屨f:“通過聽專家講座,讓我們這些有所盲目的家長有了明確的方向,并能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。比如在家里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(huán)境,培養(yǎng)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心。”從中我們感受到了家長觀念的轉變。在此基礎上,我們就幼小銜接的問題,展開了專題討論。一是為了能把家長感到困惑、比較關注的話題在入學前得到解決。二是為了幼兒的順利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。在實際操作中,我們也確切地感受到了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熱情。特別是家委會成員發(fā)揮了積極的作用,典典的媽媽從網(wǎng)上找來了許多關于幼小銜接的資料供家長們學習;薛珊媽媽積極與其他家長溝通,將家長的一些好的建議帶給老師,便于老師及時地調(diào)整活動方案。充分的體現(xiàn)了尊重、平等、合作的原則。
(二)學校
為了體現(xiàn)出幼小銜接的價值,我們聯(lián)系到了課程改革比較成功的一所學校。通過雙方的探討,我們找到了幼小銜接新的切入點:首先要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之處;其次是幼兒入學準備的核心應該是什么;三是引導家長了解當前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。找到了切入點我們對今年的幼小銜接工作做了細致的安排,并攜家長、孩子的手走進了學校。通過參觀校園、上模擬課、課間親子活動、座談等,使家長們對小學及幼小銜接有了全新的認識。孫亞婷的媽媽在反饋中寫道:這種活動很好的鍛煉了幼兒的參與意識,培養(yǎng)了幼兒的完整人格,使家長懂得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。薛珊的媽媽寫道:我覺得幼小銜接的關鍵是要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、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(zhì),情商比智商更重要。孫小宜的爸爸則感到:現(xiàn)在的小學課程與我們過去的有很大的區(qū)別,一年級的教材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的關聯(lián),現(xiàn)在只要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上學肯定沒問題。家長的轉變,讓我們看到了孩子成長的希望。通過這次活動,學校的老師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。比如過去只要是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習慣不好,高年級的老師就會埋怨低年級的老師,低年級的老師則會把責任推給幼兒園。當家長、幼兒園、小學老師真正地坐在一起將一些感到疑惑的問題擺上桌面時,大家共同認識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,感到家庭、幼兒園、學校應發(fā)揮各自的作用,并積極協(xié)調(diào)配合,為孩子的成長共同承擔責任。
(三)幼兒園
在整個活動過程中,我們最深的感受是幼兒園起著一個橋梁的作用。要搭建這座橋梁,幼兒園首先要轉變觀念,即樹立孩子終身發(fā)展的理念!队變簣@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明確指出“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,”它要為“幼兒一生的發(fā)展打好基礎”。在開展幼小銜接的過程中,我們所做的許多工作不僅僅是為孩子入小學做準備,而是著眼于幼兒終身持續(xù)發(fā)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重要素質(zhì)。這樣才能使我們搭起的這座橋梁具有時代特點。[!--empirenews.page--]
綜上所述,在我們構建的家園校三位一體的幼小模式中,幼兒園是橋,家長是載著孩子的車,學校是引領孩子前進的方向,只有將三者的作用有機結合,才能使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步。
相關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